金相顯微鏡的成象原理和視放大率
前文回顧:為什么單鏡片的放大鏡放大倍數(shù)不會超過10倍?
一個物體,離眼睛遠,視角就小,網(wǎng)膜上的象也小;離眼睛近,視角就大,網(wǎng)膜上的象也大。但是物體也不能離眼晴太近,因為太近就會超出眼睛的調(diào)節(jié)能力,不能在網(wǎng)膜上成象,也就看不清物體了。要看清象金相組織這樣的微小物體,單個放大鏡也幫不了忙,因為它的視角放大率很有限,并且不能消除各種象差。因此,要得到較高的視角放大率,就要利用復雜的組合光學系統(tǒng),這就是顯微鏡。下面介紹顯微鏡的工作原理。
(1)顯微鏡的成象原理
顯微鏡的成象系統(tǒng)主要是物鏡系統(tǒng)和目鏡系統(tǒng)。為了校正象差,目鏡和物鏡都是由兩個或多個透鏡組成的。為了便于討論成象的基本原理,可以不考慮物鏡、目鏡的實際結構,而分別用兩個凸透鏡來代替它進行討淪。顯微鏡的成象原理見圖2—21。物體Y1
放在物方焦點F外側,物體的光線經(jīng)過物鏡成一放大倒立實象Y2
于目鏡物方焦點F目內(nèi)側,對目鏡來說Y2
是目鏡的物。目鏡的作用如同放大鏡一樣,將Y2
再一次放大成一虛象Y3在明視距離處(第二次放大)。
這個第二次放大得象Y3
相對原物Y1
來說是倒立的。人眼通過顯微鏡觀察時,看到得就是兩次放大后的象Y3
,象Y3
又稱為眼睛的物,最后成象Y'0
于網(wǎng)膜上.象Y3
對人眼得視角為ω0
,比用肉眼直接對物體Y2
得視角ω
要大許多倍.這就是顯微鏡能看清微笑物體得道理。
(2) 顯微鏡得視放大率
由圖2-21及公式(2-25)可得,顯微鏡的視放大率Γ
為:
上式中Y2
/Y1
項剛好式物鏡的垂軸放大率β
,250/f'
目項剛好式目鏡的視放大率γ
(見公式2-16),因此,顯微鏡的視放大率可寫為
Γ = βγ
? ? (2-18)
公式(2-18)表明,顯微鏡的視放大率Γ等于物鏡的垂軸放大率β
和目鏡的視放大率γ
的乘積。金相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各由數(shù)只組成一套,用不同放大倍數(shù)的物鏡、目鏡組合,能得到顯微鏡的許多種放大率,例如VMS2000M金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(shù)就可能由表2-1的九種數(shù)值
為了使顯微鏡的放大倍數(shù)變換簡便,常把幾只不同倍數(shù)的物鏡裝再物鏡轉(zhuǎn)換器上,轉(zhuǎn)動轉(zhuǎn)換器就能方便地選用不同倍數(shù)的物鏡。目鏡是插入式的,調(diào)換甚為方便。
直筒式顯微鏡中,卸下物鏡筒和目鏡筒后所剩下的鏡筒長度,即物鏡支承面和目鏡支承面之間的距離稱為顯微鏡的機械筒長,見圖2-22.顯微鏡機械筒長分為有限和任意兩種。有限機械筒長的數(shù)值各國都有自己規(guī)定,一般再160~190毫米范圍之內(nèi),我國規(guī)定為160毫米。物鏡和目鏡的相對位置應該使顯微鏡滿足齊焦要求;再顯微鏡使用過程中,調(diào)換物鏡或目鏡時不需要重新調(diào)焦就基本上能看清楚試樣;此外,調(diào)換物鏡后能使試樣上被觀察目標仍然保持再視場中心。
物鏡外殼上往往標出160/0,160/—,160/0.17……等字樣,這些數(shù)字是表示機械簡長和蓋玻片厚度的。金相顯微鏡物鏡都不用蓋玻片,所以VMS2000M型金相顯微鏡物鏡上用“—”表示,但國外有些廠的產(chǎn)品也有用“—”表示可用或不用蓋玻片的。
國產(chǎn)立式及大型臥式金相顯微鏡是按任意機械筒長設計的。它們的特點是試樣表面和物鏡物方焦面重合,使物體的光線經(jīng)過物鏡后以平行光出射,成象在無限遠見,也就是說物鏡的共軛距(物、象之間的距離)為任意大。為了使物鏡成在無窮遠處的象也能用目鏡觀察到,在光路中都加入補助透鏡,使物鏡成在無窮遠處的象,重新落在目鏡的物方焦點F目
內(nèi)側為眼睛所觀察,見圖2—23所示。因此在物鏡以平行光出射到補助透鏡那一段光路中,根據(jù)需要改變筒長,都不會影響成象情況,這就給光學設計機械結構的布局帶來很大方便。物境外殼上往往標出∞/0
,∞/-
等字樣,∞
表示物鏡的共軛距離為無窮大(即任意機械筒長),“0”、“—”……的意思和有限機械筒長中規(guī)定的一樣。物鏡共軛距離為無窮大時,補助透鏡焦距常定位250毫米,因此共軛距離為無窮大時物鏡(包括補助透鏡在內(nèi))的垂軸放大率為250/f'物
,f'物
表示物鏡象方焦距(毫米)。
版權屬于:景通儀器 - 國內(nèi)領先的顯微鏡與顯微數(shù)字成像解決方案供應商
轉(zhuǎn)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
本文地址:http://nrrfnfr.cn/blog/2945/